【摘要】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环,是学生顺利毕业并取得学位证书的重要依据。对于目前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毕业设计质量监测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测控技术和仪器;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系统;创新实践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解决学生的分析复杂性、综合性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设计工作包括选题、研究、文献总结、方案论证、系统软硬件设计、系统调试、实验测试、性能分析、工作交流、论文制作、论文检索重量、答辩等过程,该专业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要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出控制技术和器具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测系统的构建。
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毕业设计的选择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因为应用型的研究生招募规模大,指导教师的应用能力不一样。条件不充分,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有些主题的目标不明确,想法不明确,很难形成物化的成果。(二)毕业设计时间和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冲突。在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学生面临着实习和就业。有些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提出了早期实习、就业的要求。
学生毕业设计能力不足,主动性差。指导老师疏于管理,不能保证指导时间,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三)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毕业设计论文中英语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图表、格式不规范,整体工作量小,设计停留在零件选择的阶段。系统方案的设计、软件硬件的设计、数据处理等重要和实质内容较少。由于缺乏理论分析,论文与产品说明书相似。有些毕业设计缺乏软件、硬件和系统的协调环节。无法验证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有些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只是现象、理论和方法的简单说明,缺乏可行性分析、实验数据和应用结果。论文的结构不完整[3]。(四)毕业设计的品质评价标准不能严格执行适用型大学,高度重视本科生的毕业率和就业率。有些专业轻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毕业能力的达成。
有关于毕业设计的要求和质量评价标准,但操作性不强,对选考题、出题、设计过程等的监督力不足,毕业论文的审查和答辩不严,成绩的评价很自由。毕业设计的实际品质和毕业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三号目本科毕业设计仪表质量监测系统的构建基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共性问题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测定控制技术和器械专业毕业设计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工作标准,构建完整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测系统,有助于毕业设计。品质的提高。
在“细则”中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在课题审定中,重视对象性,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仪表类的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工程设计类、试验研究类和软件开发类3种,学生根据确定的课题类型,制作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结构,各工作内容应该切实完成。
制定毕业设计主题选择罗盘测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技术和仪器专业,提出毕业设计10个具体选择范围,其他附近的专业可以参考。(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发:智能房、智能农业、智能交通、环境监测、智能大楼、工业自动化等系统设计。
(2)物联网应用技术开发:智慧城市、汽车网络、梯子网络、灾害远程监测、建筑物及桥梁安全监测等系统设计。(3)智能设备的设计:使用计算机或微处理器(宏处理器、嵌入式系统、DSP)设计各种专用测量仪、多参数测量器、破损探伤器、警报和控制设备,参数测量、显示、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具备分析、数据存储和通信功能。(4)虚拟仪表的设计:使用虚拟仪表技术和数据采集器,设计各种测量仪器、控制设备、网络化设备和在线监视系统(平台)。
(5)智能汽车控制装置的设计:围绕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车,利用各种新的微处理器,开展相关智能汽车计量器的研发。(6)智能化、集成化传感器设计:采用新型敏感材料和新型集成芯片,改善传感器性能,设计各种工业、民用传感器,实现传感器智能化、集成化、无线化和小型化。(7)实验室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与实验设备生产商合作开发实验室装备、专业化实验模块、在线网络化实验平台。
(8)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研究和设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计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9)应用软件的开发: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等平台,与控制系统相关的智能化应用平台软件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
(10)虚拟模拟实验项目的开发:利用各种应用对复杂的控制系统开发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虚拟模拟实验项目。2课题确定原则指导教师需要参照毕业设计的范围介绍,制作具体的毕业设计课题,并满足以下条件。(1)课题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毕业要求,实现综合性训练目的。
(2)课题要密切联系科研、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促进科学教育融合和产教融合,鼓励科学技术生产、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真题。(3)课题需要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按时完成任务,工作量旺盛。
(4)课题遵循人才教育原则,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分类发展。(5)选择主题可以设置独立的课题和团队课题。
个队的课题不少于3个副标题。副标题应涵盖工作量旺盛、合理、分工明确、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6)课题一般由指导老师提出,学生自己制定也可以。课题符合专业毕业能力要求,由专业负责人审核确定。
(7)课题名正确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内容,课题文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团队课题需要总课题名和明确的副标题名。
3课题审定由专业负责人审定课题及相关内容。对于课题工作量小、深度不足、问题老、技术革新不足、没有应用价值、没有实施条件、没有成果等课题一律不予通过。
4课题双选毕业设计课题由专业负责人审查,